【旅行】難忘的埃及之旅:古都底比斯、有露天博物館之稱的路克索

有玩過一些古文明相關遊戲的,可能會對「底比斯」(Thebes)這個名字有印象吧!底比斯曾經長期作為古埃及的首都,留下了大量的建築遺跡,而此地現今地名叫做「路克索」(Luxor),Google地圖的中文翻譯地名為「樂蜀」。

路克索神殿


路克索火車站,做為城市的門面,蓋得挺氣派的,還用心融合了路克索神殿的建築特色與圖騰等古埃及文明意象。

路克索車站

路克索的觀光,分為「尼羅河東岸與西岸」兩大區塊來理解,會比較清楚:

📍 東岸:有「卡納克神殿」與「路克索神殿」兩大神廟遺跡,收藏當地考古文物的「路克索博物館」也值得一遊。路克索的市區也是位在東岸。

📍 西岸:以「帝王谷」、「皇后谷」、「貴族墓」等古埃及地下墓穴遺址最為重要,另外還有「哈姬蘇神殿」、「哈布神殿」等大小遺跡,散布範圍挺大的。西岸地貌主要是遼闊的山谷與沙漠地帶。

在埃及文明中,以日出的東邊象徵「生」、日落的西邊象徵「死」,所以從當時就以尼羅河東岸作為活人的生活區域,而西岸就作為墓葬之地,因而產生了這樣的區隔。

路克索旅遊地圖

Uber 在埃及只有開羅、亞歷山卓兩大都會區有,路克索、亞斯文及其他城鎮都沒有,所以交通相對麻煩,可透過飯店旅宿幫忙叫計程車及講好目的地與價錢,但要有要跟語言不通的司機臨時討價還價的心理準備。一次包車跑一整天的行程、或報當地半日團、一日團,也是方便的選擇。

我們住的地點在火車站附近,路克索神殿步行可達,市區有專做觀光客生意的馬車,我們特地搭來體驗一下。

這位馬車大哥有試圖介紹並說服要多帶我們去某個不知名景點(在埃及每天都會上演的類似劇碼🤷‍♂️),但我們不為所動,堅持只去我們原本要去的地方。

在路克索搭乘馬車


要到尼羅河對岸,交通方式則是渡船,票價便宜。

這邊的尼羅河河景也是不賴,但我心目中最漂亮的尼羅河還是在亞斯文那段。

路克索-尼羅河渡船

路克索 尼羅河


我們在路克索的行程包括:

👉 1、東岸-卡納克神殿、路克索神殿、路克索博物館

👉 2、西岸-帝王谷、哈姬蘇神殿、哈布神殿、租自行車亂晃

👉 3、西岸-搭乘熱氣球



卡納克神殿

卡納克神殿,精準來說是「卡納克神殿建築群」,從古埃及中王國時期到托勒密時代,歷經三十多位法老的兩千年期間,不斷增增或修建,因此規模也逐漸龐大,給人的整體印象就是「大」而「氣派」。

公羊大道:一來到卡納克神廟,就被門口兩排「羊面獅身像」所構成的的「公羊大道」所震撼,是這座神廟的一個有趣特色。

卡納克神殿

公羊是「阿蒙神」的象徵,仔細看每尊羊面獅身的下巴底下,都有一尊小的法老像。阿蒙原本只是底比斯的地方神祇,當底比斯的地位提升為王國首都時,阿蒙隨著也成為埃及最重要的神祇之一。

羊面獅身像


列柱廳:進入神殿內部區域,是一個多柱式大廳,在這個區域矗立著一百多座超級巨大高聳的石柱,石柱原本是支撐上方天花板的,但天花板沒有修復,整個神殿遺跡保持露天的狀態。可以想像原本是一間挑高很高的巨型神廟。

卡納克神殿

從柱體與人的比例,可以看出整個神殿的規模有多壯觀。

卡納克神殿


卡納克神殿的壁畫雕刻


卡納克神殿

方尖碑:卡納克神殿這裡有世界最大的「方尖碑」,是由女法老哈姬蘇所建立的,方尖碑所在的這個狹窄的空間內,原本一共有六座方尖碑對稱呼應,但其他幾座已經倒了,只剩下基座,破裂的碎塊被留置在原處。當時的方尖碑可能是用人力以槓桿作用拉起,要做到這個艱鉅工程需要一定的空間,當時到底是如何將六座方尖碑豎立在這一狹窄空間內,又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。

卡納克神廟的方尖碑

聖甲蟲雕像:卡納克神殿中有一座「聖甲蟲」雕像,據說只要繞著它逆時針方向七圈,就可以來帶好運。我不禁懷疑這到底是觀光客之間流傳的都市傳說還是真的習俗?但還是不爭氣地乖乖照著繞了。

話說「聖甲蟲」其實是一隻滾糞蟲😂,只是牠滾的那顆糞(誤)是太陽,古埃及人認為日出、日落等太陽的移動,是聖甲蟲滾動太陽所造成的現象,因此聖甲蟲在古埃及文化中象徵永恆的循環與重生,是一個神聖的圖騰。

聖甲蟲

古埃及文字「聖書體」中,其中有一個字就是聖甲蟲。

卡納克神殿的聖書體雕刻

這座雕像,很多人說他是到處出現的「辣個男人」拉美西斯二世,但根據可靠全為訊息來源(?)說其實他是皮內傑姆一世(Pinedjem I),古埃及第21王朝時期的底比斯大祭司。21王朝時期,位於下埃及的法老地位下降,而底比斯的皮內傑姆一世才是實質統治上埃及與中埃及的並獨立於21王朝的最大掌權者。

拉美西斯二世雕像


當天有一群埃及畢業生來這邊拍畢業照,相當地青春洋溢。

卡納克神殿



路克索神殿

「路克索神殿」是路克索東岸的另一座大型神殿遺跡,與其他神廟不同,這座神殿不是用來供俸神祇的,而是彰顯王權的所在、法老加冕之地。

神殿的入口處即是兩座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雕像坐鎮。

路克索神殿

兩側還有豎立兩座高聳的方尖碑,但是其中一根(右側)被18世紀的埃及政府送給法國當禮物了,就是現在放在巴黎的協和廣場的那根。

仔細看,方尖碑的底座部份,都會刻有每面四隻公狒狒(為什麼知道是公的?因為每隻都有帶雞雞😆)讚美初升太陽的意象。

路克索神殿門口的方尖碑

進入神殿內部,不免俗的,這裡還是有著大量的拉美西斯二世「們」。

路克索神殿


拉美西斯二世雕像


路克索神殿


路克索神殿列柱廳

年輕法老「圖坦卡門」夫婦的雕像。

路克索神殿的圖坦卡門雕像

這個浮雕,乍看還以為是法老捧著一顆愛心😘

路克索神殿浮雕


人面獅身大道:在路克索神殿與卡納克神殿兩大神殿之間,有一條連接兩座神殿的的「人面獅身大道」(Alley of the Sphinxes),兩旁蓋了整排的人面獅身像,當然這些人面獅身不是像吉薩金字塔那座的龐然大物,而是只約與人差不多高的大小,但這條通道可是很長的(兩座神廟之間步行距離約30分鐘),無數人面獅身像連綿不絕的樣子頗為壯觀。

路克索人面獅身大道

這些人面獅身像,頭部是以法老「阿蒙霍特普三世」的形象塑造。

路克索的人面獅身像

夜間打燈:到了晚上打燈時分再次來到路克索神殿,不知該說是神秘還是浪漫?氣氛完全不一樣。

晚上的路克索神殿

在路克索神殿的工整長方形領域內某個角落,有一個很像是莫名其妙亂入從外面插進來的清真寺,而且它的地基看起來異常的高,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?其實是因為,路克索神殿也是被挖掘出來重新修復的,它原本早已埋入土中,後來的人在其上的地面蓋了其他建築物,包括羅馬時代在此地蓋基督教教堂,到了西元1200年左右被改建成為這座清真寺-「阿布哈加格清真寺」,一直到現在還是當地人使用中的宗教場所,在向下挖掘神殿遺址的時候,這座清真寺也被保留維持在原位,變成路克索神殿遺跡的一個有趣特色。

阿布哈加格清真寺


路克索博物館

這個博物館坐落位置約在卡納克神殿與路克索神殿的中間,收藏了一些路克索出土的文物,博物館本身小巧精緻,雖展品不多,很快可以逛完,但空間裝潢與動線設計舒服,感覺比開羅的埃及博物館要認真規劃很多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此地是路克索少數有冷氣的地方(而且開得很強很舒服,值得讚賞),很適合用來作為午後時分短暫躲一下埃及毒辣烈日的一處「沙漠中的綠洲」。

路克索博物館


張貼留言
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