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來到埃及應該都是迫不急待想要直衝吉薩金字塔吧,但其實開羅本身也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等級的古城。
可能被金字塔、古埃及神廟等遺跡過於耀眼的光芒所遮掩,產生一種開羅城市本身「好像沒那麼有歷史感」的錯覺吧?
其實開羅自從西元10世紀起開發成為首都,到了14世紀已經興盛成為伊斯蘭世界的第一大城,這個時期也留下了許多的伊斯蘭文化傳統與古蹟。
卡利利市集
開羅老城區基本上是以「卡利利市集」(Khan el-Khalili)為中心。
卡利利市集是埃及最大的傳統市集,歷史可以追溯到14世紀,跟著開羅城市的發展而興盛至今,因此這邊有著濃厚的傳統中東情調。
整個市集範圍非常之大,無論是當地人要買的各種日用品,還是觀光客要買的各種紀念品,這裡都可以找到。當然了,店家小販對於宰觀光客也是不會留情面的,真的要買東西就考驗你殺價的功力了。我們來這邊主要只是逛逛,穿梭巷弄體驗一下古老中東風情。
水煙壺。
街邊餐飲的露天棚位超有fu的耶,好想在這邊坐下悠閒喝杯咖啡,一邊欣賞熙來攘往的人群,但一想到真的坐在這邊吃喝東西我會熱死...
我們逛卡利利市集的時間是選在埃及的最後一天的白天,但個人強烈建議可以安排在黃昏到晚間的時間去逛!一方面是白天熱(埃及的冷氣真的比日本製造的壓縮機還稀少),二方面是我發現看網路上的照片,晚上點燈時分的卡利利市集,拍照起來更有味道呢。
開羅大城堡區-薩拉丁城堡
「開羅城堡」(Citadel of Cairo),或稱「薩拉丁城堡」(Citadel of Saladin),位於開羅市中心東南邊的山丘之上,可以居高臨下俯瞰整個城市。
這個防禦堡壘最初是由1176年統治埃及的「阿尤布王朝」開創者「薩拉丁」所建造,並於14世紀「納西爾·穆罕默德」統治時期、19 世紀「穆罕默德·阿里」統治時期大規模改建。從13世紀到19世紀的700年期間,薩拉丁城堡都是埃及政府所在地及統治者的住所。這個城堡從未遭受攻擊,所以數百年以來的建築保存完善。
站在大城堡俯視整個開羅老城區(其中最高聳醒目的建築就是互相比鄰的「蘇丹哈桑清真寺」、「瑞法伊清真寺」)。
在大城堡區內,可以參觀多座清真寺與博物館,各是不同時期的統治者所建造的皇家建築古蹟。
穆罕默德·阿里清真寺
整個大城堡區內最顯眼的建築就是「穆罕默德·阿里清真寺」(Muhammad Ali Mosque),整體呈現白色基調。是於1830年由埃及統治者「穆罕默德·阿里」開始建造,是當時世界上所建造的清真寺最大的一座。
穆罕默德·阿里於1805年擔任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埃及總督,但實質上卻脫離鄂圖曼的控制,使埃及實質獨立。
這座清真寺便是採取鄂圖曼土耳其的建築風格,但其中央圓頂周圍的兩個尖塔和多個半圓頂,其實是鄂圖曼帝國統治者(蘇丹)建造清真寺的權威象徵,這等於是穆罕默德·阿里向鄂圖曼蘇丹宣告埃及獨立的挑釁宣言。
另外,此建築主要材料是石灰石,根據英文維基百科顯示,「可能來自吉薩大金字塔」(大驚!就是三大金字塔本來最外層、現在只剩古夫金字塔頂端那一點點的那些白色石灰石嘛🥴)
清真寺內部莊嚴肅穆,兩層圓頂的構造營造了更大的空間感。
這座清真寺內部下層建築,以及清真寺的庭院廣場,都鋪有雪花石膏磁磚。
清真寺庭院廣場的中央有一座鐘樓
穆罕默德阿里統治時期,為了跟法國交好,將路克索神殿的方尖碑送給法國,而法國作為回禮,就回贈了這個鐘樓。
方尖碑本來還一次送兩根呢,結果因為重量太重運費高昂,所以當時法國只運走了一根,那根方尖碑在法國可是寶貝,就插在巴黎協和廣場,現在去還看得到。雖然方尖碑在埃及一大堆,但也沒必要這樣亂送吧...🥴
納西爾·穆罕默德清真寺
在穆罕默德·阿里清真寺隔壁,有一座較不顯眼,但是年代更為久遠的清真寺,是1318年「馬木路克蘇丹國」時期蘇丹「納西爾·穆罕默德」建造的皇家清真寺。
建築風格跟開羅的其他清真寺大不相同,除了一顆不太大的綠色洋蔥形圓頂及尖塔之外,外牆頂部是呈現圓矩型鋸齒,牆面無磁磚裝飾,導致這棟建築不太像清真寺反而像個軍事建築。
內部的花紋則是挺美。
埃及國家軍事博物館
此地原本是穆罕默德·阿里在1826 年建造,作為其住所的宮殿「哈拉姆宮」,到英國佔領埃及時期成為英國軍隊總督住所,目前則是改建為軍事博物館開放。不過逛完對它的內容展物沒留下啥印象。
從軍事博物館這邊,可以看到剛剛的「納西爾·穆罕默德清真寺」及「穆罕默德·阿里清真寺」兩座建築對稱互望,成為美麗的背景。
庭園放置多座砲台,還有一尊穆罕默德·阿里的兒子易卜拉欣帕夏(Ibrahim Pasha)的雕像,他在其父親統治期間是作為重要的軍事將領帶領軍隊南征北討,但等到他自己接掌父親的權位後,僅4個月即過世。
0 留言